灼见 | 朱鼎健:抢抓自贸港机遇 做好“旅游+”文章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三月的北京,草木萌发,春意盎然。2021年全国两会,如期而至。今年的两会,是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,“十三五”优质收官,“十四五”全面开局的背景下召开的两会,也是全国政协委员、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第九年参会,这让他感到十分骄傲。回望来路,自豪无比。
2020年的中国不平凡,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,形势错综复杂,挑战艰巨异常。不过,中国仍是在全球疫情防控中取得较好成绩的国家之一,经济形势正在恢复,群众生活也在逐渐回归如常。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召开全国两会,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。展望新征程,处于重要历史交汇点上的中国,将如何规划“十四五”?“双循环”新发展格局如何构建?企业发展以及民生方面该如何安排?这些都让朱鼎健充满期待。
做好“旅游+”文章
作为一名驻琼的港区全国政协委员,朱鼎健已经在海南扎根发展了十余年,这让他更加关注海南自贸港的建设。近几年,朱鼎健一直在寻找加强香港和海南之间互动的更好方式,如今让他较为确信的是,现代服务业正是满足“海南所需”和发挥“香港所长”的较佳匹配领域。
“我们都知道,海南自贸港的建设主要聚焦旅游业、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。文旅产业是一个民生行业,承载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。目前,我们正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,海南自贸港的旅游业应该积极拥抱内循环”,朱鼎健称。
在提案中,朱鼎健建议,在海南自贸港建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。建议政策引导,吸引国际资金、文化交易在海南聚集。文化艺术品交易方面率先取得突破。对接“香港所长”、“海南所需”,集中引入香港艺术品拍卖行、仓储、保险、金融、担保等,形成一整套的交易商业保障体系。
此外,他还提及,“要在海南的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,突出中国的文化产品出口,将“中国艺术品专场”做大做强。加强高附加值文化产品在海南的生产和交易,有计划性地艺术品的国际博览会,加强中国文化产品的国际推广和交易等”。
放眼明天,信心满怀。在朱鼎健的眼中,中国在几年前就已经成为了世界排名前列大出境旅游消费国。如今,这些强大的消费力很大程度上要“内部消化”。这对旅游行业而言,意味着更加广阔的市场机遇,也意味着,要为大众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旅游体验。
他认为,要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,就要真正满足“内循环”市场提出的多元化诉求,做好“旅游+”文章,不断增加旅游的内涵和内容。
事实上,这也正是海口观澜湖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。近十多年来,海口观澜湖持续聚焦“旅游+体育”、“旅游+文化”、“旅游+影视”、“旅游+教育”等领域,联手国际知名品牌,发展了内容丰富的休闲度假区,并不断举行国际化的文体IP活动,俨然已是海口文旅休闲旅游的“新符号”。
新起点呈现新气象,新征程须有新作为。未来,海口观澜湖仍将继续循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脉搏,利用“琼港澳服务业合作示范区”平台,在海南国际艺术品交易及艺术品国际博览会方面进行新的尝试,在现代服务业领域加强合作,实现琼港互利共赢。
放宽旅游企业上市条件
与不少其他行业一样,旅游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。在这方面,朱鼎健建议,针对旅游企业上市,政府要给予更多政策红利,助力优秀旅游企业冲刺A股IPO。通过金融改革创新,赋能旅游产业发展,让旅游业对我国的经济内循环做出新贡献。
适当放宽旅游企业上市条件,是他提出的解决方式之一。做出上述判断的背后,是坚实数据的支撑。据统计,截至去年9月,A股共有13家景区上市公司。近5年内,上市景区旅游公司只有3家。近10年来,成功上市的仅有6家。当前的4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,文旅类企业不足30家,占比不足1%。
“长期以来,旅游企业特别是大型景区景点类旅游企业,由于投资巨大、回报期长,利润相对较低,在资本市场没有太多投资想象空间,不大受青睐。因此,我国大部分旅游项目或企业融资渠道一直都比较狭窄,多以债务融资为主,股权融资受到限制,仅有少量文旅企业可以在二级市场进行股权融资”,朱鼎健称。
除了支持旅游企业在各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上市融资外,他还建议政府出台政策,鼓励各金融机构更多地通过代办股份转让系统(新三板市场)、地方产权交易所以及文交所等平台,为旅游企业量身打造适用的金融服务,提高旅游企业上市比例,推动旅游业更好发展。
朱鼎健认为,目前,旅游企业按照普通程序向银行贷款,越来越难以满足自身投资发展需求。除了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信用贷、开发贷等债务贷款,资产证券化是目前比较适合旅游企业的融资手段。但是,由于受限于旅游行业资产确权及持续营收保障等相关原因,众多旅游企业的信用评级往往难以达到发债标准,资产证券化实际运用在旅游行业难有突破。朱鼎健建议,国家银保监会等金融管理机构联合出台政策,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发专门针对旅游行业的贷款评估体系,让旅游企业可以不依赖于主体信用和企业法人信用,是主要以特定资产为支撑进行融资,以推动旅游行业资产证券化。
在提案中,朱鼎健还提到了酒店业的融资难题。他说,目前,金融机构针对酒店信贷支持并不将酒店业归类旅游行业,导致酒店申请贷款难度持续加大。但是,酒店业是旅游产业中极为重要的项目和内容,是旅游行业的必备硬件之一。不止旅游企业,不少房地产企业也面临着融资难题。去年8月,监管层祭出“三道红线”融资新规,规范行业发展。去年底,又出台了房贷“两条红线”,严控信贷资金流向抑制房地产市场的“炒作”空间。有业内人士判断,随着金融监管加码,以及集中供地等政策的落实,预计房企接下来的融资压力会继续增大。在融资难度提升的状况下,房企的偿债压力也在增加。
数据显示,2021年2月,房企境内外债券融资到期债务规模约768亿元,环比下降46.9%,同比增加183.4%。今年3月为房企上半年偿债高峰,偿债规模预计1479亿元,偿债压力倍增。不仅如此,更有相关人士不断提醒国内房地产市场所存在的“泡沫化”倾向。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就曾在近日表态,房地产领域的核心问题仍然是泡沫较大,金融化、泡沫化倾向较强,是金融体系较大的“灰犀牛”。
“很多人买房不是为了居住,而是为了投资和投机,这很危险”,郭树清称。朱鼎健较为认同上述说法。他表示,不难看到,一些热点城市和地区的房价近期迅猛上涨,这并不利于整个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。从近几年一系列调控措施的出台,即可看出国家“房住不炒”的态度。在严格的政策调控下,朱鼎健对于这个行业的未来信心满满。他表示,通过金融、土地、财税等手段精准发力,我国房地产市场有望行稳致远。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