陪伴湛江人30年的“三帆”将改造升级,你赞成留还是拆?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郭龙碧 摄
目前,广湛高铁隧道已全面开工建设,隧道沿乐山路地下敷设。为避免高铁建成后相关设施难以实施,路口改造方案需与广湛高铁隧道方案紧密衔接,结合现状问题、节点功能、周边用地及规划情况,提出规划方案,控制预留相关建设条件。
优点:工程投资小,易实施,无需拆除三帆雕塑,社会影响小。
缺点:整体改善效果不明显,难以适应远期交通发展需求。
优点:路口通行能力较现状提升30%,能适应远期交通发展需求;步行和电动车过街距离短,更加便捷;释放较大的用地空间。
缺点:需要拆除三帆雕塑,社会影响较大;工程投资高,施工工期较长。
拓展:三帆为何建成?
1990年落成的风正帆悬广场。易荣猷 摄
1984年11月,高级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,人民大道也同期竣工,穿过了这片希望的田野。
上世纪80年代末,经开区有了一批工厂,人民大道上的车流也慢慢增多。为了让车辆行驶有序,市政府在人民大道与乐山路的十字路口设计了一个环岛,并计划在环岛中央树立一个雕塑,既是城市景观,也寄托了湛江人在新时代的精神。
三帆雕塑的创作者是广州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梁明诚教授,雕塑造型取“风正帆悬”的寓意,出自唐诗《次北固山下》:客路青山外,行舟绿水前。潮平两岸阔,风正一帆悬。
1990年,三帆雕塑落成,见证了经开区从呱呱坠地到扬帆起航,从筚路蓝缕到阔步向前,并成为湛江市区的地标性建筑。
郭龙碧 摄
乐山路-椹川大道节点
改造方案一.平面信控+借道左转,推荐方案
维持现状乐山路-椹川大道平面信号灯控路口,结合各方向的交通流量,重点对西进口重新渠化展宽,南、北进口采用“借道左转”的微创新改善措施,提升左转通行能力。
方案二.菱形立交-乐山路主线上跨
根据远期节点预测流量,东西向交通为主要流向,采用乐山路主线双向6车道上跨椹川大道的菱形立交方案,乐山路辅路与椹川大道地面平交,采用信号灯控制,南北进口道均设置“借道左转”车道。
方案三.菱形立交-椹川大道主线上跨
考虑采用椹川大道主线双向6车道上跨乐山路的菱形立交方案,椹川大道辅路与乐山路地面平交,采用信号灯控制。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