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建设】东雷高速:打造绿色生态之路新典范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5月11日,记者探访已经进入沥青路面施工的东雷高速公路,一路风和日丽,高速路犹如一条彩带,蜿蜒于绿野碧水间, 特别是该项目控制性工程通明海特大桥跨越通明海湾,巍然屹立,与一旁的湿地美景构成一幅相映成趣的优美画面。
东雷高速由广东交通集团所属南粤交投公司承建,项目全长约47公里,起于湛江市东海岛民安镇,跨越通明海后进入雷州市沈塘镇,跨越湛江海湾大桥连接线二期和粤海铁路,止于奋勇高新区,与湛徐高速相接。项目作为湛江市“四通三环”大交通格局系统规划中“湾区外环”的一段,对完善东海岛及雷州市区域公路网布局,促进湛江钢铁基地等重大工业项目建设,加快东海岛规划产业及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等具有积极作用。
项目于2015年9月正式动工,计划2021年建成通车。项目通车后,东海岛与雷州、奋勇高新区之间的交通车辆不再需要绕行疏港大道,行程时间将从80分钟缩短至30分钟以内,进而形成“半小时生活圈”,将有效推进湛江高质量发展。
因地制宜,精益管理树立标杆
在项目建设初期,东雷高速紧紧围绕东海岛、雷州两地区自然气候与生态环境条件、公路建设特点及技术需求,以“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”五大发展理念推动建设以质量优良为前提,以资源节约、生态环保、节能高效、服务提升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公路,努力实现公路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。
建设管理方通过制定目标清单,加大对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设备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力度,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,发挥参建各方人力智慧,让创新的活力在“南粤品质工程”创建活动中竞相迸发。
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雷州半岛的“湛江排名前列长跨海特大桥”通明海特大桥是项目重要控制性工程,全长5762米,大桥上部结构采用封闭式流线型扁平钢箱梁和宽幅小箱梁,主桥为双塔双索面斜拉桥,塔高约121米,可通航3000吨级海轮。
自通明海特大桥建设以来,项目通过倒排工期,调整施工措施、优化施工方案,采用了主塔液压爬模施工、新型旋挖钻成孔技术、承台套箱采用整体吊装等施工工艺。克服了台风、雷暴、热带风暴等恶劣天气,解决了主墩桩基超长、叠合梁重量大、施工工艺复杂、环保要求高、结构耐久性强等施工难题。
项目始终坚持安全与质量并行,着重强调台风季节防汛防风预防工作,提前防范,组织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前夕的安全排查,确保大型设备设施合理存放、锁止,排查处理其他安全隐患点,确保项目人员财产安全。
生态友好,打造南粤品质工程
东雷高速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努力打造“优质耐久、安全舒适、经济环保、社会认可”的高速公路,通过打造生态友好绿色高速,提升工程的“内在品质”和“外在品味”。
项目始终坚持“党建引领品质工程”建设,党组织书记牵头,成立领导小组,党员技术小组发挥主导作用;党员干部争当模范先锋……初心匠心交相辉映,将打造人民满意的生态品质工程作为项目的初心。
项目建设初期,通明海特大桥原规划方案直线跨海,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施工技术角度出发,原先直线跨海规划设计方案都是“理所当然”的。但规划设计方案恰好穿越两岸的红树林保护区,据了解,这片红树林保护区有160多亩,树龄上百年,土壤肥沃、海洋生物众多,正是每年秋冬候鸟南飞的重要栖息繁衍地。
为较大程度保护海岸线上的原生态湿地红树林,让候鸟栖息的港湾不受破坏,在党员技术骨干的带领下,建设者们多次实地勘察,经过多方案比选论证后,选择了让大桥“绕道”百年湿地红树林的方案,确保候鸟栖息地不受破坏。
“绕道”方案大幅增加了海上施工难度,项目组织各方技术人员,不断优化施工方案,采用更先进的大型施工船舶和设备,同时通过实时收集海洋监测数据,定时进行施工前后数据对比,尽较大的努力有效保护海洋环境及两岸的红树林。
为了保护当地海洋生态,不影响下游海洋渔业,项目确立了海上施工作业零污染的目标,在大桥建设过程中,通过增加过滤循环系统,让泥浆可继续使用,将渣土、油污等污染物产出量降至较低,将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储存,定期外运到规定地点处理。
同时,项目与湛江海洋渔业相关部门、专业检测公司等单位合作,开展施工期环境、水土保持、海洋水质的实时监测,通过实时收集监测数据,定时进行施工前后数据对比,确保海域不受污染。自开工建设至大桥主体建成,海域监测数据未发生过异常,确保了海域的清洁。
为避免大桥通车后对海域造成污染,通明海特大桥的桥面设计采用了两级排水的排水方案,设置了“低位”和“高位”两层排水泄水系统,确保不同水位的排水都能避免排入大海。
匠心营造,打造粤西海上通道
在跨越了4个台风期后,2020年10月,通明海特大桥主体结构完成建设,犹如美丽的大竖琴立于波浪壮阔的通明湾之上,可抵挡16级台风。
在通明海特大桥设计阶段,综合考虑了桥墩自身抗撞能力、桥墩型式、水位变幅、水流速度与角度、船撞设防代表船型等因素,明确需要进行防撞设计的桥墩和桥跨范围,并针对性提出适合桥区水位落差的桥墩防撞方案。防船撞采用柔性复合材料防撞设施,设计新型蝴蝶式模块拼装构造,使浮箱的节段连接更加可靠。
通明海特大桥设计基本风速为每秒54米,为当时已知国内设计基本风速较大的桥梁。通过风洞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,评估台风气候模式和良态气候下的PK箱梁斜拉桥(设置专门的风嘴)施工和运营全过程的风振性能和响应特征。在主梁底部设置专门的导流板,提高抗风稳定性;为保证施工状态下的安全,施工期间设置抗风缆索。
针对项目地处滨海,耐腐蚀要求高的特点,建设者通过增大结构物保护层,采用宽幅小箱梁,加强了结构耐久性设计。同时,增加混凝土保护层厚度,并采取有效的结构构造措施与裂缝限制要求。预制结构形式的选择上也贯彻了耐久性设计理念,选择宽幅小箱梁,使用高性能海工混凝土。海中结构物添加了如疏水孔栓化合物减缓海水腐蚀速度,主塔添加了掺加聚丙烯腈纤维减少裂缝发生率。
项目建设过程中,为了克服地震、台风对大桥的影响,通明海特大桥主墩桩基采用直径2.8-3.1米灌注桩,桩长138米,钻孔平台至桩底达146米。因目前国内并无旋挖钻成孔施工先例,为保证此大直径超深桩桩身完整性和质量,针对本项目建设需求特别制造了SR420旋挖钻机,使该项工艺有了设备的保障,主墩单桩较快施工周期为4.5天,一举创造了旋挖施工桩径2.8米,孔深146米的“国内最深超长桩基”记录。
在路面施工阶段,东雷高速全面投入预碰撞防护装置,装置由压路机前后的雷达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,以及全景摄像装置共同组成,雷达传感器可对压路机行驶路径2米范围内的人和物件进行监测预警,出现异常就会发出警报,提醒操作手作出避免碰撞的制动操作。如果操作手没有实施制动刹车,红外线传感器会接收到感应,系统会自行预见碰撞即将发生,激活制动器,自动采取制动刹车。
据了解,东雷高速公路将于2021年建成通车。目前,工程建设者正紧锣密鼓推进施工进度,确保高质量实现通车目标。这条连接雷州半岛和东海岛的跨海通道,像一条彩练,似一条蛟龙,守护着沿线群众碧海蓝天间的“金山银山”,延伸了湛江人民对美好出行的新向往,已然成为粤西地区建设绿色生态之路的新标杆、新名片。
来源 湛江日报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